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着力治理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努力化解风险隐患,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今年以来,河源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抓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
一、强化风险排查,明确监管重点
坚持问题导向,在近几年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和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省专项治理工作要求,结合日常监督检查、抽检监测和投诉举报等情况,全面梳理农村地区食品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区域和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突出的违法违规问题,并对排查出来的风险隐患逐一分析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隐患性质、产生原因、影响范围、发展规律态势等,形成问题清单,建立风险隐患排查台账,实行台账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治措施并组织落实,达到安全隐患“闭环管理”目的。根据风险隐患排查的情况,结合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的推进,确定重点监管对象、重点监管区域和重点监管食品品种,对酒类、花生油、湿米粉等高风险食品小作坊、食品经营单位开展专项风险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加强问题隐患“回头查”查漏补缺,加快形成条块结合、联合打击、社会共治的良好工作局面,加强“县、镇、村”三级联动,不断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二、强化重点整治,全面扎实开展专项治理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无照、假冒伪劣、“两超一非”等问题,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业态,集中执法力量,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一是严抓市场准入管理,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二是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责任,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加强商标和广告管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健全信用监管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五是以专项执法行动为抓手,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监管下,勇担监管责任,将农村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联合检查结合起来,统筹有序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同时对照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和督促指导要点表内容,全面自查自纠,举一反三,查漏补缺,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推进。
三、强化督导落实,推动整治行动向纵深发展
我市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列入重点工作安排,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我市今年制定印发了《河源市2021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联合督促指导工作方案》,对做好我市2021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全市7个检查组对五县三区进行全覆盖督促指导。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台账资料、随机抽查、实地查看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县区贯彻落实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的工作情况,包括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整治措施、整治成效、宣传引导、机制创新等内容,督促指导各县区局及时查漏补缺,排除各类风险隐患,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整治行动向纵深发展。
四、强化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结合农村实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构建社会共治格局,营造推进治理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普及宣传教育。结合农村食品消费特点,充分利用媒体、互联网、乡村农民图书室、广播站、文化站、乡村中小学等贴近农村实际的渠道和方式,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生产经营者自觉守法生产经营,增强农村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消费维权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二是畅通投诉渠道。落实有奖举报制度,提高农村消费者举报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积极性。三是健全监管网络。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农村舆论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治安员等群众性队伍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协同共治。四是加强信息公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要求,及时准确公布治理工作进展,公布监督检查、执法抽检、案件查办等情况。五是加强媒体监督。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发挥舆论监督宣传作用。今年,我局与河源广播电视台合作,一是投放保健食品科普宣传广告,时长30秒,播出1个月;二是在河源电视台智慧河源APP,视频号分发推送保健食品科普短视频,以动漫形式展示保健食品消费警示内容;三是在河源电台FM97.8频道,播放保健食品消费提示,每天播放5次,连续播出6个月。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公众对保健食品正确认知,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不断提升公众食品安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中共出动执法人员3064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各类市场11373户次;食品抽样检测1289批次,合格率99.07%;查处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行政处罚案件163件,收缴假冒伪劣食品417.748公斤,罚没金额101.516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件;处理农村食品投诉举报123件,办结率100%;目前,我市农村食品安全水平稳中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