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茶青一天的收入,少则80元,多则超过百元。”海拔2300多米的神箐大山变成茶园后,贵州省纳雍县骔岭镇坪箐村村民王宗明的生活也变了样,“茶园不仅让我们有了稳定收入,也改变了过去自然灾害频发的状况”。如今在贵州,750多万亩茶园让400多万茶农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层层梯田层层绿,片片茶叶片片翠,一座座茶园成为贵州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生动写照。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富民强省大产业 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贵州有大量古茶树资源。据不完全统计,该省古茶树超过120万株,其中树龄200年以上的古茶树15万株以上,千年以上的古茶树1万余株。 优质资源要变成富民强省的大产业,首先要上规模。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多措并举推动茶产业发展。2014年,贵州出台《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从品牌创建、市场拓展、加工升级、基地建设、质量安全、科技人才、金融服务、文化宣传等8个方面,对茶产业提升作部署;2018年8月,贵州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优质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50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 政策红利以及茶产业的富农效应,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自发投身茶产业。 在天然优质环境的基础上,贵州更在管理、加工上下功夫,确保生产生态、优质、干净、安全的茶叶。“生态、干净是贵州茶叶的核心竞争力,质量是贵州茶的生命线,要严防死守,保证生命线。”胡继承说。 从茶产业起步起,贵州就坚持上下联动、共同发力,在标准茶园建设、投入品管控、病虫害绿色防控、清洁化加工等方面,织成一张绿色保护大网,为贵州茶的绿色生态之路保驾护航。 2008年,贵州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规划中的400多万亩拟建茶园土壤取样检测pH值和铅、镉、铜等7项重金属指标,从源头上杜绝重金属污染。2014年以来,贵州进一步参照欧盟及日本标准,不断提升农药的禁用量。据贵州省茶叶协会会长禄智明介绍,该省目前茶园禁用农药的品种从国标的55种农药提高到120种,在43个茶叶主产县以及324个茶园面积超5000亩的乡镇全面实行茶园用农药专营制度,严格台账管理,建立了可追溯制度。 对质量安全的严防死守,为贵州茶赢得了“干净茶”“放心茶”的声名。2018年,贵州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检茶样660个,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合格率100%。湄潭等9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60家企业上线的省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运行正常,121家企业录入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精心培育铸品牌 日前在青海西宁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黔茶出山·风行天下”贵州茶产业推介活动,让大家领略到了醇厚的黔茶文化,品尝到了沁香的黔茶产品,也为贵州茶进入西北市场打开了一扇大门。 随着茶园面积连年稳步增长,如何让茶“走出去”,成为贵州茶产业做强的必答题。 近年来,贵州以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和遵义红等“三绿一红”重点品牌为核心,推动组建黔茶联盟、黔茶控股、贵州贵茶等一批企业集团,集聚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产业链整合步伐加快。截至目前,该省“三绿一红”等“1+10”品牌授权使用企业达895家。 在苦练内功、做强品牌的基础上,贵州不断加快茶产业“走出去”步伐。积极组织参加各类茶博会,赴全国各地举办品茗活动、茶文化论坛、电商推广,推广具有贵州特色的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茶水分离、不洗茶“贵州冲泡”方式。 在目标市场上,贵州紧盯京、沪等城市以及华北、华东市场,推动企业抱团建设营销窗口。据统计,贵州目前已在省外建设32个省(市)营运中心,开设旗舰店、形象店、专卖店1.59万个。 贵州茶还把眼光瞄准了国际市场。今年3月底,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率团访问摩洛哥时,贵州茗之天下茶业有限公司与摩洛哥两家采购商签订了总计2100万美元的绿茶出口合同;4月初,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慕德贵远赴阿根廷、墨西哥推广贵州茶叶;3月28日,首批12吨“都匀毛尖”抵达莫斯科…… 如今,一片片铺天盖地浸满茶香的绿山,正在成为贵州人的“金山银山”。贵州省省长谌贻琴表示,贵州将始终坚持高品质,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的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一片片茶叶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金叶”。(王新伟 吴秉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