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菁 本报记者陈家华)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食安办“食安斗阵行”活动的成功开展,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企业、行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积极性。他们积极创新理念、勇于探索实践,在行业方面走在前头,打造了许多精品案例,为全社会食安治理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近期,厦门市面向基层单位、企业、行业组织征集案例,一共收到各单位选送的32个案例,经过网络票选和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厦门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十佳优秀案例”。 1.“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检察公益诉讼 2018年底,一则全市首例食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报道,引发了社会热议。思明区检察院就洪某宝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一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令其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赔偿金68万元,有力警示了食品生产经营业者。 多年来,厦门市各级检察机关主动亮剑食品领域,以法律监督为使命,以公益诉讼为抓手,共筑食品安全防护网。翔安区检察院通过食安办明察暗访,向相关部门提出监督建议,推动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专项整治;同安区检察院将检察关口前移,设立全市首个派驻区市场监管局检察室;湖里区检察院建立与监管部门、侦查机关的协作共治平台,强化行刑衔接,提升打击违法犯罪合力,以检察之剑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湖里区学校食品安全多元共治机制 每学期开学前,湖里区中小学的校长们总会收到一份来自区教育局的名单,内容是经过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审查入围的学校食堂承包商和食材供货商。校长们要做的,就是从名单中选出本学期学校食堂的经营方。 抓学校食品安全,湖里区的举措不止于此。2019年3月,湖里区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恳谈会,让相关部门的领导们倾听家长代表、媒体代表“吐槽”学校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共商对策。不仅如此,湖里区大部分学校主动组建“家长义工队”,邀请家长不定期突击巡查学校食堂,实地监督食材进货、餐食制作,与校领导一起陪同学生用餐,让学校食堂运行在阳光下。 同时,区政府出资投保校园食品安全责任险,增强学校食品安全防控风险能力,进一步完善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校园食品安全长效治理机制。 3.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只要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一把厦门本地产的蔬菜就能轻松追溯从播种、施肥、用药到检测的全过程信息。蔬菜合不合格,质量安不安全,市民一目了然。本属于农业部门的监管数据,如今向社会开放共享,让市民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而这一切要归功于市农业农村局自2011年启动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市农业农村局运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先后将全市700多家生产主体纳入追溯体系备案管理,覆盖各类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从产品播种开始,生产经营者要对生产信息进行全程记录,最终生成二维码附于产品外包装。以监管之力撬动全社会共治之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还多次获得农业农村部表彰,要求示范推广。 4.同安“食安之窗”现场执法新闻专栏 2019年5月,在同安区市场监管局的会议室里,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纪委人员、民办幼儿园园长、家长代表和电视台记者汇聚一室,参加“双随机”检查电视曝光行动。同安区市场监管局从全区130家民办幼儿园中随机抽取2家,并随机抽选执法人员,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一线、直插现场突击检查。这是《同安食安之窗》新闻专栏16期节目中的幼儿园食安专题的一幕。 2018年,同安区市场监管局在同安电视台主动开辟《同安食安之窗》新闻专栏,针对中小学、幼儿园、集体用餐重点单位等十大领域,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院、纪委以及相关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市民代表共同参与检查,同安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让食品安全监管公开透明,切实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5.阳光育人路 食安大课堂 阳光育人路,食安是前提。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是一所外来务工者子女较多的学校,两年前,由于学校没有食堂,周边小摊贩云集、人行道堵塞、校外托管机构杂多……学生用餐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戴曙光校长看在眼里,忧在心头。为破解这一问题,戴校长先从解决多数学生在流动摊点吃早餐入手,发起“在家吃早餐,健康又营养”的倡议,保障学生每天第一餐的营养健康;接下来,戴校长更进一步,主动开办食堂,彻底解决学生在托管机构、小餐饮店吃午餐问题。两招下来,校园周边的流动摊贩再无踪迹,校门口交通井然有序,家长们纷纷点赞。为让食安意识深入人心,学校还联合监管所编写了《我身边的食品安全》校本教材,如今已升级为海沧区课堂教材。 一份倡议、一个食堂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从学校、监管部门到每一个家庭,其产生的影响让社会共治格局中的每一方都深受其益。 6.集美“乡厨合作社”破解农村集体聚餐问题 民以食为天。乡宴承载了人们对传统时节的美好寄托,乡厨们也自然成了农村聚餐的活跃力量。但是,由于乡厨经营分散,素质参差不齐,食材采购加工等环节存在着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为破解农村集体聚餐监管难题,集美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了集美区餐饮自律协会“乡厨合作社”,对全区乡厨从业人员实行统一规范、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形象的“四个统一”管理,要求乡厨必须通过食品安全培训考核,持证经营,且操办聚餐活动前必须向属地市场监管所登记备案。“乡厨合作社”让原本松散的个体拧成了一股绳,建立了行业自律、政府规范、社会共治的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新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农村集体聚餐的抗风险能力。 从土灶台到持证经营,“乡厨合作社”的建立,保护了乡厨传统技艺及饮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力守护了乡里乡亲“舌尖上的安全”。 7.翔安新圩豆干小作坊联盟 新圩的东寮豆干是传承悠久的翔安特色美食。但在前些年,东寮豆干小作坊还是一家家单打独斗的“小”“黑”“乱”作坊。2017年1月,市食安办明查暗访曝光了东寮数十家豆干小作坊无证生产乱象,推动新圩豆干小作坊治理摆上了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议事日程。翔安区市场监管部门在积极指导小作坊核准办证的同时,着手推动24家东寮豆干小作坊成立了全市首个小作坊联盟。通过制定联盟章程及公约,强化行业自律,实行统一监管、统一检测、统一品牌、统一营销,并促成小作坊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厦门会晤期间,新圩豆干作为传统特色美食首次登上对外交流交往的舞台,成为会晤供应食材之一。翔安区东寮豆干小作坊通过抱团发展、“组团”出道,实现从“散黑乱”到“精美优”的全新蜕变。 8.同安食品安全“微宣传” 2018年11月,一篇针对“用洗衣粉做馒头”的食安科普辟谣文章在微信群、朋友圈火热转发,这篇文章来自祥平市场监管所创办的微信公众号“祥哥说事”。祥平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别出心裁地邀请有经验的面点师傅与食品安全专家一起做对比实验,向消费者展示实验结果,有力击破了谣言。 在同安,像“祥哥说事”这样的微信公众号还有“大同君”和“新说市监事”。“大同君”侧重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普法;“新说市监事”直击食安新热点,篇幅精炼,实效性强;“祥哥说事”贴紧百姓需求,主打食安科普,回应百姓关切。三个食安微信公众号至今累计发布116期文章,既各富特色,又相互配合,深受同安区百姓欢迎,吸“粉”无数,成为基层食安工作新媒体宣传的标杆。 9.美团点评“天网、天眼”社会共治系统 掏出手机、打开APP、下单、等待、享用美食……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卖,方便快捷,却也潜藏着食品安全风险。 美团平台有上百万餐饮商户,2016年,美团率先配合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互联网+监管”模式,主动研发“天网系统”,实行24小时巡查商户信息;2017年底同市市场监管局实现数据实时共享,让商户信息“登记”与“验真”一步完成。2018年,12315热线与美团共同推动“天眼”消费评价大数据系统落地应用,以数以万计的消费者构成“监督员”,将用餐负面评价作为监管线索,强化餐厅日常监管。 今年6月,厦门首批第三方平台“明厨亮灶”——“阳光厨房”商户上线,美团进一步公开食品加工环节,接受社会监督,提升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水平。 10.金鸡亭社区“家校社三位一体”午托班食品安全巡查队 金鸡亭社区的学校周边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有头顶国徽的市场监管人员、有身穿鲜艳红马甲的志愿者,有佩戴党员徽章的老师,风雨无阻,每月不间断巡查学校周边午托班、食杂店和小餐饮店,默默守护着学生就餐食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金鸡亭社区校外午托班较为密集,数量达到13家,学生校外就餐食品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老师和家长的心。从2006年开始,金鸡亭社区党委就牵头组建由监管人员、志愿者、党员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午托班巡查队,持续13年开展日巡、周检、月督、年评,定期组织经营者培训,召开巡查情况通报会、年终总结表彰会等,形成一套多措并举的管理模式,达到了托管用心、家长放心的良好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