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美国奶业科学学会、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中国奶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第六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以“振兴奶业,优质发展”为主题,设有“研究生论坛”“奶牛营养与牛奶品质”“牛奶质量安全与法规标准”“新西兰优质乳创新”等专场。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新西兰驻华大使克莱尔·费恩利(ClareFearnley)、北京大学朱作言院士、新西兰梅西大学和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奈杰尔·弗伦希(NigelFrench)院士等嘉宾和专家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质检中心等单位的5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荷兰等国家的近三十余位国际知名专家作精彩的专题报告,涉及奶牛营养学、微生物组学、细胞生物学、牛奶风险评估、活性物质评价等领域,深化奶业国际交流,加快我国奶业转型升级,为奶业振兴贡献世界科技力量。
近10年来,我国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但奶业基础研究薄弱,科技储备不足,在重大标准、核心专利、重要技术等关键控制点上长期处于跟跑或模仿状态,导致在全球奶业贸易中处于劣势,没有话语权。因此,国际奶业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交流研讨,无疑是提升我国奶业质量安全的重大技术举措。
牛奶质量安全始终是国际奶业关注的焦点,也是欧盟、美国等奶业发达国家出口乳制品的国际信誉保障。随着全球奶产品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奶业质量安全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在奶业前沿科研等领域不惜投入资金、抢占制高点。目前,全球奶业生产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在牛奶品质提升的营养调控方面,不仅有基础研究突破,而且有新产品的应用,比如瘤胃微生物组学、乳腺细胞生物学已经成为国际奶业前沿热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也正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在红外光谱、全组分图谱、耐药性检测等技术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建立奶产品危害因子预警体系和安全生产规程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防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主要途径。美国颁布的“优质乳条例”严格规定了从饲料到原料奶、到加工及市场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规程。因此,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国际奶业科技协同创新,联合研究优质乳生产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加强我国优质牛奶生产与评价技术体系的构建,将为促进奶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自2009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以来,已连续举办五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已经成为推动中外奶业科技合作,了解国际奶业科技最新进展、加强国内外奶业同仁相聚交流的重要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