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讯 中国的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2013年起,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2017年末,经过国务院同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印发实施,方案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根据‘三定方案’新职能职责要求,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各项工作。碳达峰、碳中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日趋显著,碳交易受到各方关注,对此食品伙伴网对此进行简单梳理,供大家参考。
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为完成“双碳”目标,加快完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意见的通知。草案指出,本条例施行后,不再建设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存在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当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企业和个人都可以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碳排放权交易应当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市并平稳运行。7月14日国务院举行了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政策例行吹风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谈及全国碳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时说,碳市场可推动其管控的高排放行业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化,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同时,碳市场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高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全国碳市场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要。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市,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市场交易活跃,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平稳。
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碳排放权是指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碳排放权交易”是“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交易体系,其核心旨在将排碳权作为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进行交易,提高排碳成本,从而达到碳减排的目的。生态环境部先后颁发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奠定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基础。生态环境部7月26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将碳达峰、碳中和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碳排放权交易立法正在全面提速,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扎实做好全国碳市场各项工作,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
小结
建立、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刚刚起步,要保证市场良好运行最终达到减排目的离不开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的顺利发展,国家对碳排放思想认识正逐步转变,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既是全球趋势,也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求,期待更多产业、更多企业、更多地区加快迈入低碳发展的新轨道。 |